- 翻譯公司資訊
-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現狀和對語言服務的需求
發布時間:2017-05-26 17:09 點擊:
大家知道,“走出去”戰略實施十多年了,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走出去”戰略的內涵是什么,所以就引來了很多的猜忌和誤解。今天我面對我們語言服務界的精英們,再次清晰地告訴大家,“走出去”戰略的內涵主要體現為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合作,而企業跨國經營的目的就是賺錢,非常簡單,沒有別的意圖,沒有要收購美國、消滅英國、包圍印度,那都是誤解。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里有這樣一段關于走出去戰略的話:“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所以大家就會問,從2000年開始實施“走出去”戰略,12年過去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發展到了一個什么程度?中國企業現在需要什么樣的語言服務?語言服務企業如何更好地適應企業走出去的需求?我想就以下三個方面向大家做一個匯報:首先是中國語言走出去的發展現狀,第二是企業走出去需要哪些翻譯服務,第三我想從一個需求者的角度,站在中國企業國際化的立場上,來談一下翻譯企業如何抓住機遇、開拓業務,提高我們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和能力。一、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發展現狀先報告第一個問題,就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發展現狀。我想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應該是在座各位與會領導和嘉賓關注的問題。首先就是對外投資合作的發展情況,也就是說我國企業走出去的進展。有五個方面的視角:第一就是對外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 2000年開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時候,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只有6.2億美元。那么到2012年,投資流量增長到了878億美元,增長了100多倍,呈跳躍式發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以后,國際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部分國家產業重組,國際市場為中國企業跨國并購提供了新的機遇;另一方面是我們的對外開放吸收外資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進入了一個要擴大對外投資這樣一個發展階段,加上人民幣的升值。截至到2012年末,中國內地的1.6萬家投資者在全球179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的境外企業有22000多家。這里我要做一個說明,這只是在商務部(這個企業“走出去”的業務主管部門)批準和備案的企業,至于那些民營企業、個體投資者成千上萬,數不勝數。到目前為止,中國企業走出去形成的境外直接投資存量已經超過5300億美元,境外企業形成的海外資產總額已經達到20000億美元。2012年,中國首次躋身世界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國。美國排名第一,對外直接投資流量3000多億美元;第二名是日本,對外直接投資流量1200多億美元。雖然我們距離前兩名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們實現了一個新的發展和飛躍。從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行業分布可以看出,商貿服務業占了第一位,在目前5000億美元的投資存量中占了三分之一強。其次是采礦業、批發零售、金融服務、制造業、建筑業,等等。大家接下來關注的就是投資去了哪里,因為語言服務供應商要知道對哪個區域提供語言服務。從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地區分布來看,2012年800多億美元的對外直接投資里面有74%是在亞洲地區,其中中國香港占據了主要的比重。 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區域分布來看,有68%的投資分布在亞洲地區,其次是歐洲,然后是拉美、還有北美、非洲和大洋洲,美國去年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第二大投資目的地,所占比例僅次于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把2012年中國對外的20個最大投資目的地按流量排名,美國第一次上升到第二位,其次是哈薩克斯坦、英國、維爾金群島。有幾個群島可以稱為避稅天堂,所以很多企業在那里設立了特殊子公司,而其真正的投資目的地不在那里。可是,按照國際直接投資的統計規范,那些就算是直接投資,從中國境內投出去的資金第一站到哪里我們就統計為哪里;而在存量的排名中可以看到,中國香港、維爾金群島和開曼群島都屬于類似的自由港,因此集聚了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絕大部分。在過去的八年里對外直接投資當中有接近半數,至少有40%左右的投資是由跨國并購形成的。所以跨國并購已經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很重要的一個方式。我們提供語言服務要了解并購需要哪些方面的翻譯服務。走出去很重要的領域就是基礎設施合作。中國目前是全球建筑服務的很重要的出口國,排在世界前五位。在中國服務貿易的行業分布當中按國際收支平衡表(BOP)的統計,我們服務貿易中最大的兩個門類——旅游服務和運輸服務都是逆差的,而建筑服務,也就是對外承包工程基礎設施服務是最大的順差項,而且連續多年都是順差。從2001年以來對外承包工程的新簽合同額和完成營業額的情況看,在實施“走出去”戰略整整十年的時候,即2011年,這兩個指標都雙雙突破了1000億美元大關。截止到2012年底,中國企業累計在海外簽訂的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已經達到了9900億美元,完成營業額突破了6500億美元。中國企業在18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而且在這些業務當中,在快速發展的基礎設施合作背后,單項合同金額超過快速擴大,單項合同金額達到或超過10億美元的大項目越來越多,每年超過5000萬美元的項目都有幾百個。中國企業在一些國家還開展了以特許經營方式的項目融資,以及公私合營方式的新業務模式。其中房屋建筑、交通運輸、電力工程還有電子通訊業都占了很大的比重。在地區分布上我們可以看到,在亞洲地區的承包合同額占第一位,其次是非洲。其中在去年的新簽合同額里,在非洲和亞洲簽的合同額只差一個百分點。 關于走出去的現狀,大家接下來關注的就是我們的經濟效益如何。今天早上有一位來自滄州的人士跟我講,中國企業在海外有很多很多的問題。媒體上也曾見到有人評論說中國企業在海外血本無歸,多交學費。我們的確從媒體曝光里面得知中國企業在海外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有一些項目是虧損的。但是我們要看一看全局:根據國家統計局、商務部以及國家外匯管理局三個部門聯合進行的企業財務報表的分析和統計數據看,到2012年末為止,在海外的22000家中資企業當中,有77%的企業處于持平或盈利狀態;有23%的境外企業存在不同程度的虧損。但這23%的企業當中有一部分是剛剛投資、還在投入期和建設期的企業。這個判斷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個數據上得到支持:目前每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七八百億美元流量當中,有將近30%是當期利潤再投資。也就是說企業還是有盈利的,沒有盈利就不會有利潤再投資。關于基礎設施合作,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由于多重因素中國企業在沙特阿拉伯麥加鐵路項目發生巨額虧損,可能類似虧損的項目我們還可以掰著指頭數出來十個或者更多,但整體而言對外承包工程的收益水平還是比較樂觀的。我們曾統計過一家中央企業,整個集團的國內外業務總額中,海外業務占不到30%,但在其公司全部利潤中,海外收入占了將近60%。可見,“走出去”的經濟效益還是比較樂觀的,排除不可抗力意外,關鍵在于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水平。除了中國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和對祖國的貢獻外,中國企業走出去還對東道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發展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和挑戰。比如,目前全球經濟低迷、復蘇乏力帶來的市場風險,主權信用危機和匯率的動蕩導致的金融風險,貿易保護主義給中國企業走出去帶來的法律和政策風險,還有就是局部的動蕩、戰爭和沖突造成的政治風險,以及企業跨文化的障礙帶來的社會文化風險。這一切,都嚴重地影響著中國企業海外的投資經營和發展。二、中國企業走出去所需要的語言服務企業走出去需要什么樣的服務?我想從兩個角度來談。第一個視角是應該根據未來一段時期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發展目標確定服務的需求。那就是我們應該清楚走出去戰略在對外開放戰略當中的地位。中國馬上要迎來新一輪的對外開放,實施走出去戰略會占據怎樣的位置?無論從十八大文件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中都可以看到,“走出去”戰略在整個新一輪的對外開放戰略當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走出去”戰略要為宏觀經濟發展的大局服務,那就是“穩增長,調結構,保就業,抑通脹”,這是我們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一個根本的目標或出發點。而我們要加快走出去步伐,要本著“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市場運作、防范風險”的原則來推行。也就是說中國企業走出去要尊重東道國的發展意愿,哪怕你要做好事,做善事,也要按照當地居民的需求去做。很多中國企業在緬甸給人家造路、修橋、建學校、建醫院、捐款,這是履行社會責任的很好體現。但是某一個地方的人不歡迎,他說你做的這些事情不是我最需要的,我需要修廟。因為在人家的心目中,神是第一位,學校不是第一位。中國人認為“要想富,先修路”,但是當地人認為他的生命、他的一切都是由神給的。這就是文化的差異。因此無論你開展什么業務,包括給人家提供貸款、融資都要尊重東道國的發展意愿,要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當中和項目所在地的國家、人民、企業共同發展。而且要特別強調的是,“走出去”戰略是由政府提出的,但是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主體是企業。企業根據其對市場的研判、技術可行性做出投資決策,以及如何去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因此,語言服務企業的服務對象首先不是政府而是企業,是那些已經走出國門的和即將走出國門的企業。我們在十二五規劃中的預測目標是:到2015年,中國企業當年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預計將到達1200億美元到1500億美元之間。也就是說,到那個時候中國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的流量規模會基本持平。而且我們在與周邊國家還有非洲國家以及拉美一些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合作當中,還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在這樣的一個大的背景下,語言翻譯服務有非常廣闊的前景。一方面是走出去企業的數量還在增加,而且發展得非常迅速。今年上半年又有幾千家企業在海外設立了分支機構。除了我剛才講的那2.2萬家之外,還有很多民營企業、個人投資者,他們都需要語言服務。第二個視角是企業分布的國別地區對語言服務的需要。目前的海外業務已經遍布190個國家和地區,投資有179,基礎設施合作有188,勞務合作就更多。幾乎所有的地方都有中國企業和中國人員的身影,所以需要翻譯的語種在增加。上周我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參加一個活動,聽彭校長講,北外現在有58個語種的專業教學,我當時的感覺是真了不起!有58個語種的教學,也就是說能培養58個語種的人才。因為我是一所綜合大學畢業的,我在學校的時候我們學校的外語系只有三四個語種,所以我覺得58個語種非常了不起。但是今天站在這個場合來看,58個語種太少。因為我們有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中資企業需要當地的語言、當地的翻譯,除了英語法語在多個國家使用外,許多國家有自己的語言,非洲國家的部落語言種類就更多。第三個視角是走出去的產業門類齊全。中國經過60多年的經濟發展,我國建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基礎,而且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各個門類的企業都有海外業務,而且中資企業在海外的業務模式也在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的專業語言翻譯也在增加。剛才講了有跨國并購,有BOT,有EPC總承包,有項目融資等,很多很多的模式。我們需要與國際接軌的語言服務。剛才趙啟正主任舉了很多例子,都是我們所學的語言跟地道的國外語言不接軌所導致的笑話。不接軌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場景用得不對?曾經有個學生到國外短期交流回來后跟我說:邢老師,咱們在國內教的外語都是錯的,在國外都不用,用不上。同樣,跨文化障礙影響了中國企業的對外交流,他們對當地的法律、宗教、習俗、文化都不夠了解,沒有辦法跟當地社會融到一起,業余時間就在一起打牌。因此導致人家認為中國人太勤勞,就知道賺錢。所以跨文化休克癥是目前中國企業在海外遇到的最大的問題。三、語言服務企業如何為走出去提供服務在座的語言服務企業和翻譯界的精英們要抓住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難得的機遇,提供更好的服務,拓展自己的業務,使中國文化走出去不僅僅通過電視劇,不僅僅通過孔子學院,而是通過我們每一個人,通過每一個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步伐,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也讓中國人了解實實在在的世界,融入繁花似錦的世界。 首先就是要增強服務意識,因為服務會創造更多的附價值。現在我們都不滿意中國作為世界的打工仔的國際分工地位,但如何提升我們在全球分工體系當中的地位呢?現在幾乎每個人手里都有一部智能手機。在全球的智能手機成機出口市場份額中,中國占85%,但是中國從全球智能手機的銷售收入當中獲得的利潤不到1%。我們在發展服務外包,但是服務外包這個產業模式誕生的契機,是計算機千年蟲危機造成的。而首先攻克這個危機難關的是印度人,印度的電腦工程師。現如今,愛爾蘭、印度依然是全球服務外包最頂級的一級承包商。為什么?他們擁有語言和文化的優勢。如果一個企業家或它的主要業務人員不能坐到國外業主的面前,去跟人家講“我能幫你設計一個產品或者開發一個項目,我通過提供服務能夠增強你的競爭實力”的話,是永遠拿不到高附加值項目的。中國企業在全球的分工體系當中就永遠只能是個打工仔的身份。比如說在這各高端領域里面,中國標準走出去的問題。我們都知道中國在海外搞了那么多的基礎設施項目,很多產品走向世界遇到的一個最大麻煩,就是沒有辦法把國內技術標準跟國際同行標準接軌、換算,中醫藥遇到的問題也是一樣。所以我懇請翻譯界包括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協會的領導在內的語言服務提供者,能夠想一想如何把中國的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翻成英文,翻成世界各種文字,讓那些國家的人理解;中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能夠將中國標準轉換成容易被外國理解、接受的標準。中國的樓蓋起來很漂亮,可以不用英式標準,不用美式標準一樣能夠讓別人懂,讓當地人懂得今后如何去經營、管理、使用它。第二要擴大覆蓋范圍。現在我們的翻譯服務主要還是大語種,小語種的人才極缺。我們目前的語言翻譯服務所覆蓋地域范圍也不夠廣泛,我認為有中資企業的地方就應該有我們翻譯的服務存在。第三建議根據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需要提高語言服務的深度。我認為簡單而言語言是技能,掌握了一門語言就是擁有了一門技能。但是從深層次講,語言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載體。每一句話的背后都有無窮的故事。所以剛才趙主任講我們每個成語后面的故事,實際上其它語種也一樣,要想提高你們的服務深度和質量,就要以減少中資企業在海外的跨文化障礙和摩擦為目標,化誤解為理解。比如說跨國并購,我們現在很多企業并購交易成功了,接下來的最大問題就是整合,而在整合當中資金問題好解決,技術問題好解決,恰恰是企業文化難以調和,大家的認同度不一樣。尤其是我們的國有企業人家不理解,所以就想封殺你,不愿意和國有企業做交易。有的國家法律規定,來自同一個國家的國有企業只能有一個企業參加他們的政府工程招標。因為他們認為現在的中國的所有國有企業的董事長只有一個人,就是我們的總書記,其他人都是代持人。這實際上是對我們國有企業的一種誤解,但是我們怎樣讓人家理解我們,這需要語言、文化的溝通,要跟他講講中國國有企業的發展歷史。最后一個建議就是要創新服務的方式。服務貿易有很多種業態,語言服務有它自己的規律,我認為目前的翻譯服務要集服務與培訓為一體。這是最簡單的一件事情。現在很多大公司走出去之后都有常年法律顧問,我們能不能和語言服務機構簽一些語言翻譯和跨文化顧問呢?我們能不能利用現代的通訊工具打造一些翻譯服務的新平臺呢?另外,翻譯企業要走出去,要到那些中資企業非常集中的地方去做“貼身服務”,因為現場遇到的問題可能打電話說半天解釋不清。所以語言服務企業也要走出去。總之,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而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的推動者,當然也是利益共享者。中國經濟的國際化,中國的對外開放離不開跨國公司,我們既要有世界各國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同樣也要有中國的跨國公司走出去。中國要打造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懇請在座的翻譯界的領導和企業家們,能夠伴隨著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進程,提供更加優質、精準的翻譯服務,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增添動力,創造輝煌!Unitrans世聯翻譯公司在您身邊,離您近的翻譯公司,心貼心的專業服務,專業的全球語言翻譯與信息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業翻譯機構品牌。無論在本地,國內還是海外,我們的專業、星級體貼服務,為您的事業加速!世聯翻譯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國際交往城市設有翻譯基地,業務覆蓋全國城市。每天有近百萬字節的信息和貿易通過世聯走向全球!積累了大量政商用戶數據,翻譯人才庫數據,多語種語料庫大數據。世聯品牌和服務品質已得到政務防務和國際組織、跨國公司和大中型企業等近萬用戶的認可。 專業翻譯公司,北京翻譯公司,上海翻譯公司,英文翻譯,日文翻譯,韓語翻譯,翻譯公司排行榜,翻譯公司收費價格表,翻譯公司收費標準,翻譯公司北京,翻譯公司上海。- 上一篇:中國企業海外形象塑造的語言戰略
- 下一篇:語言服務支撐華為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