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譯公司資訊
-
中國翻譯事業的開拓者
發布時間:2017-04-11 19:02 點擊:
草嬰同志在《姜椿芳傳》序言中提到,姜老在秦城監獄中反復思考的只有兩件事。他出獄后,一是要倡辦《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出版;另一個是要組織和培養翻譯隊伍。他希望把我國的翻譯工作者組織起來,培養大批的翻譯人才,為祖國建設服務。姜老要把翻譯工作者組織起來的愿望由來已久。建國初期他還在上海工作時,就發起、籌建了上海翻譯協會,后來由于各種原因無法活動,自動解散了,但姜老一心想實現這個夢想。他抱著這個愿望,于1980年、1981年間,在籌辦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工作十分繁忙的情況下,抽出時間,多方奔走,找翻譯界的知名人士和新聞出版界的領導多次商談,討論籌建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的問題。建立全國性的翻譯協會并非易事,需要有掛靠單位、辦公地點、常務工作人員和財政支出等等。姜老是位優秀的社會活動家,翻譯界的領軍人物,在他和中國外文局前任局長、老翻譯家吳文燾等領導同志以及北京的翻譯名流的努力下,經過國家人事局等有關單位多次籌備召開工作會議并經中央宣傳部批準后,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終于在1982年6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西大廳舉行成立大會。國務院和人大常委的領導同志王震、烏蘭夫、阿沛·阿旺晉美、薄一波、楊靜仁等出席大會。姜椿芳被選為首任會長。姜老擔任協會會長時還有幾個職務在身。他是《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副主任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總編輯、中央編譯局顧問、中國政協常委、政協文教組組長等。應該說,他當時的工作是非常繁重的,而且他還患有嚴重的眼疾,看文件要用放大鏡,行走要有人攙扶,但他對譯協的工作情有獨鐘。他定期主持召開常務理事會、討論工作計劃、落實工作安排,有時為了工作方便,他干脆把常務理事會安排在他家里開。他對自己熱愛的翻譯事業有著全盤的考慮,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把譯協做大做強。根據譯協的章程,全國譯協成立后就要逐步把各省譯協籌建起來。姜老不但要求秘書處到各省市去幫助、參加籌建工作,還親自走訪黑龍江、遼寧、寧夏、上海、天津等地,協助當地整合翻譯力量,幫助當地翻譯界化解矛盾,使這些省市在短期內建立起協會。姜老在籌組翻譯協會的過程中特別重視宣傳我國的翻譯事業,宣傳辦協會的目的就是要組織團結好隊伍,提高翻譯業務水平,為四個現代化建設服務,他不但自己宣傳,下省市總還邀請翻譯家一起去宣講或作專題報告。我記得他曾請過戈寶權、葉君健、王佐良、程鎮球、高莽等同志到省市譯協作專題報告。姜老很重視譯協的學術活動,他要求中國譯協要按翻譯專業建立起文學藝術、社會科學、科學技術、民族語言、外事口譯、軍事科學、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等學術委員會,并按不同的學術專業開展學術研討活動。他在1986年11月至12月間先后出席中國譯協文學藝術翻譯委員會和中國譯協社會科學翻譯委員會的成立大會。1987年4月4日又陪同伍修權副總參謀長前往中國軍事科學院出席中國譯協軍事科學翻譯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姜老每次到會都要大談翻譯的重要性,希望翻譯界團結起來,干一番事業。在中國譯協建立的九個翻譯學術委員會中,姜老特別關注科技翻譯和民族語文翻譯兩個學術委員會,認為他們是翻譯大家庭中的兩個小弟弟,應該多加扶持。他曾為第一次全國科技翻譯經驗交流會作了書面發言,題為《繁榮科技翻譯事業,更好地為四化建設服務》,為第二次、第三次全國科技翻譯學術研討會分別發去賀信。為上海科技翻譯協會的會刊《上?萍挤g》雜志創刊號寫了賀信。他對民族語文翻譯活動更是關懷備至。1985年8月,他親自前往烏魯木齊出席全國第一次民族語文翻譯學術研討會(與會代表129人,代表18個民族,學術論文88篇,包括16個語種),代表中國譯協向大會表示祝賀并作學術報告。1987年8月,姜老的身體已經很不好了,但他堅持要到內蒙古通遼市代表中國譯協出席第二次全國民族語文翻譯學術研討會(代表145人,23個民族,21個語種)。姜老參加這次活動,距離他辭世,僅有四個月。當我在姜老追悼會上碰到民族語文翻譯界的朋友時,他們都為姜老最后一次參加通遼會感到深受鼓舞,也感到十分難過和內疚。姜老到省市地區參加翻譯活動,一直都很尊重當地翻譯界的意見,很尊重當地的黨政領導,他要求我們在開展工作前必先拜會當地領導,虛心聽取意見,然后再提出建議。籌建上海文學翻譯協會前,姜老曾約草嬰等同志去拜訪過巴金老人;籌建天津市翻譯協會時曾拜訪過李霽野等翻譯家;籌建黑龍江譯協時曾看望過當時的省主席陳雷同志;I建寧夏譯協時曾親自看望過自治區主席黑不里同志;到烏魯木齊參加民族語文翻譯學術研討會時曾親自拜會過自治區主席司馬義·艾買提同志。姜老說,我們下到省市工作,一定要講禮貌,要拜見當地的父母官和當地翻譯界人士,沒有他們的指導,好事也辦不成。姜老生前心里總裝著全國各省市譯協的發展規劃,有一次他突然問我,西藏譯協怎么還成立不起來,是不是該找阿沛副委員長想想辦法。他的腦子里總想著翻譯問題。有一次,他曾對我說,你花點時間,收集一些翻譯出版界方面存在的問題,用我們的名義寫篇文章,提出一點看法。我忙于日常工作,沒有抓緊時間去辦,后來他自己收集了不少材料,撰寫了題為“翻譯工作的發展和面臨的新課題”的文章送有關報刊發表了。姜老也十分重視會刊的編輯出版工作。1983年,他以譯協會長的名義,為會刊創刊號撰寫了題為“翻譯工作要有一個新局面”的文章。他希望會刊在探討翻譯理論,研究翻譯學術問題,交流、總結翻譯經驗和外語教學經驗等方面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為開創翻譯新局面貢獻自己的力量。他還希望會刊能在評介翻譯作品、開展翻譯評論方面多做工作。1985年,當他得知某市出版界要著文批評某出版單位一名譯者的譯著時(有材料列舉實例,揭露該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存在粗制濫造等現象),他要求會刊編輯部應該去采訪他們,刊登這種批評稿件,制止劣質譯作的出版。根據他的指示,會刊曾多期刊發翻譯評論文章,批評當時譯界只顧求快,不顧翻譯質量,以及出版社對譯著不進行認真核對的不負責任的現象。有一次姜老在開完了常務理事會后來到會刊編輯部,他對編輯同志說,你們要去拜訪老翻譯家,請他們提意見,談譯事經驗,寫他們的訪問記。后來,會刊的編輯人員便經常分批外出,先后訪問過肖三、曹靖華、樓適夷、汝龍、朱光潛、錢鐘書、季羨林、呂叔湘、卞之琳、曹汀、吳亮平、羅大岡、師哲等許多老翻譯家。他們撰寫的譯事經歷和譯作經驗深深教育了青年讀者。根據姜老談話的思路,會刊開辟了報導新老翻譯工作者的欄目。我們在后來的編輯工作中,一直把老翻譯家、青年翻譯家、青年翻譯理論人員和翻譯教學人員當作會刊的朋友或約稿對象。《中國翻譯》雜志在這支數百人的作者隊伍的努力下,才會有今天的發展規模。姜老認為翻譯界應該重視翻譯評論工作,對優秀的譯作要大力推薦介紹,對不好的或粗制濫造的譯作要進行批評,特別要進行學術上的分析,指出其錯誤和根源。他還認為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要從翻譯隊伍的培養與教育入手,不是打幾棍子就能解決問題。他始終認為要做好翻譯工作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在“翻譯工作新貌”一文中,他論述了翻譯工作者的修養問題以及自己的翻譯觀。他認為要做一個好的譯者是很不容易的。一是翻譯人員要具備良好的翻譯修養素質,翻譯工作者本身必須有較高的外語水平、中文水平和專業知識,要有對人民負責的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二是要堅持正確的翻譯標準。他以多年的翻譯實踐為基礎,提出了自己的翻譯觀點:“如果說,以嚴復等翻譯界老前輩開始的以‘意譯’為主的譯風是第一代,以魯迅提倡‘寧信不雅’的譯風為第二代,那么,1949年建國以來翻譯界的譯風可以說是第三代了。第三代的譯風是既主張嚴格根據原文翻譯,原意不增不刪,不為雅順而脫離原文,又要求中文的表達不僅通順而要有文采,能把原文的神韻風格傳達出來。這就是說,既不意譯,也不直譯,而是真正的等值翻譯。”他認為,“我國翻譯界正是在總結前人的翻譯經驗,提出自己翻譯標準的道路上前進的,是把翻譯作為一種科學,一種藝術而努力從事的。”姜老是我國翻譯出版事業的熱心人和開拓者。他一生對翻譯工作懷有追求不完的夢想。他在中央編譯局親歷馬恩列斯三大全集問世后,又希望全國翻譯界能把“東西方各國所有從古到今在學術發展上有重大意義的著作,包括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最新技術的論著以及文學藝術作品,用二三十年的時間,組織全國翻譯力量,把總數可能不下一萬種的名著保質保量地翻譯出版。”“作為新時期的新任務,還要把中國的優秀文化遺產,以及現代中國的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大量翻譯出去。”我國的翻譯事業源遠流長。改革開放又給我國翻譯工作帶來了春天。當年姜椿芳、吳文燾等領導同志以及老一輩翻譯名家創建的中國翻譯協會,經過多年的事業拓展,經過中國外文局歷屆領導的扶持和關心,特別是經過中國翻譯界多年的艱苦、努力工作,目前已經成為在國際上頗具影響并具有很高聲譽的全國性協會。中國譯協1987年加入國際譯聯,2005年8月在國際譯聯第17屆理事會上,中國譯協副會長兼秘書長黃友義首次當選國際譯聯副主席。2005年8月3日在芬蘭坦佩雷舉行的國際譯聯大會上,國際譯聯代表一致通過中國獲得2008年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的主辦權(注:2008年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在北京奧運會前夕在上海成功舉辦,在國際譯聯歷史上創造了參與國家和地區數量最多、參會人數最多、提交論文數量最多、學術論壇數量最多等多個第一。)。這些業績和成就都說明中國翻譯事業在后輩們的努力下正在蓬勃發展。姜老熱愛翻譯事業的情懷,以及他畢生為翻譯事業獻身的崇高精神一直在激勵著我們。姜老的英名,以及他為中國譯協所做的杰出貢獻,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Unitrans世聯翻譯公司在您身邊,離您近的翻譯公司,心貼心的專業服務,專業的全球語言翻譯與信息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業翻譯機構品牌。無論在本地,國內還是海外,我們的專業、星級體貼服務,為您的事業加速!世聯翻譯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國際交往城市設有翻譯基地,業務覆蓋全國城市。每天有近百萬字節的信息和貿易通過世聯走向全球!積累了大量政商用戶數據,翻譯人才庫數據,多語種語料庫大數據。世聯品牌和服務品質已得到政務防務和國際組織、跨國公司和大中型企業等近萬用戶的認可。 專業翻譯公司,北京翻譯公司,上海翻譯公司,英文翻譯,日文翻譯,韓語翻譯,翻譯公司排行榜,翻譯公司收費價格表,翻譯公司收費標準,翻譯公司北京,翻譯公司上海。- 上一篇:周明偉:譯協將積極推動高端翻譯領軍人才培養
- 下一篇:不為名利的“雜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