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譯案例
-
成功完成中國中醫研究院-生物醫療類翻譯稿件
發布時間:2014-08-19 16:46 點擊:
公司簡介中國中醫研究院(現在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于1955年,位于北京,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的集科研、醫療、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中國中醫研究院是中國規模最大、學科齊全、設備先進、科研力量雄厚的中醫藥研究機構,下設13個研究所、6所醫院及研究生院、中醫古籍出版社、中醫雜志社等學術單位。中醫藥科學研究[1] 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的中心任務,50年來,中國中醫研究院在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和重大疾病防治及中藥新藥開發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就。截止2004年底,全院共獲得科研成果近900項,其中獲國家級、部局級獎近300項;現有院級以上在研課題482項,其中國家級課題200項、部局級課題258項;擁有國家新藥(中藥)臨床試驗研究中心(GCP)、國家規范化中藥藥理實驗室、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和BSL-3實驗室,是國家中藥安全性評價中心(GLP)與中藥復方藥物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單位。
譯文:新藥氫溴酸山莨菪堿紫杉醇(Paclitaxel)是上世紀90年代發現的化學結構新穎,作用機理獨特的新型抗腫瘤藥物,其機理是當癌細胞分裂時,能與細胞微管蛋白結合,促使細胞中微管穩定和聚合,使細胞有絲分裂受到阻斷,并阻止它們解聚,從而抑止癌細胞生長。1992年12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正式批準該藥用于轉移性卵巢癌的治療,后又批準可用于治療轉移性乳腺癌。藥物所研究人員早在80年代初開始跟蹤文獻,并進行了多學科研究。紅豆杉植物在我國許多地區均有分布,共有四個種和一個變種,即云南紅豆杉,西藏紅豆杉,東北紅豆杉,中國紅豆杉和南方紅豆杉。通過對國產四種紅豆杉植物化學研究,分離鑒定了110個與紫杉醇結構類似的紫杉烷類化合物,其中36個為新化合物,證明國產紅豆杉植物均含有紫杉醇,其樹皮中的含量與美國太平洋紅豆杉相仿,為萬分之二左右。比較了這些新化合物與紫杉醇的抗癌活性。在此基礎上,根據新藥審批法規開展了紫杉醇原料及其注射液的一系列臨床前研究。1995年2月經衛生部藥政局審核批準并指定醫科院腫瘤醫院主持進行了臨床研究。同年7月在北京,天津等10所醫院完成了II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國產紫杉醇注射液,商品名 “紫素”對晚期卵巢癌、乳腺癌、食管癌和肺癌有明顯療效,效果與進口紫杉醇注射液“泰素”相仿。1995年9月衛生部批準在我所協和藥廠試生產,並繼續進行III期臨床試驗。生產紫杉醇的原料—野生紅豆杉為我國一級保護植物,國家明文規定,未經林業部門批準,嚴禁砍伐。因此,自批準紫杉醇的試生產之日起,我們就開始尋求從根本上解決可持續生產紫杉醇原料的途徑,我們訪問了加拿大,獲得加拿大植物源公司贈送的二萬棵曼地亞紅豆杉種苗,這是一種雜交的灌木,生長快,其莖、葉中紫杉醇含量比我國野生紅豆杉樹皮中含量高一倍。在林業部的支持下,歷經十二年,已種植了很大面積,僅以廣西桂林市資源縣越城嶺林區一地計算,每年將可收獲曼地亞紅豆杉干生物量3000多噸。可生產600多公斤紫杉醇,不僅可保證我國用于治療癌癥病人的需求,還可有較大量出口。紫杉醇和紫杉醇注射液于1995年獲得二類新藥證書(95)衛藥證字X-225號、(95)衛藥證字X-226號。新藥氫溴酸山莨菪堿開始研究唐古特山莨菪植物是出于偶然事件,上世紀60年代初,由于該植物在青海省產地的俗名為樟柳神,與中藥商陸之俗名樟柳相仿。因此,曾誤作商陸使用,發生了阿托品樣的中毒癥狀。經對原生藥進行組織學鑒定,才發現它不是商陸,而是茄科植物唐古特山莨菪(Anisodus tangutica Maxim),為了充分利用我國野生植物資源,開發生產莨菪類藥物,遂列題開展了研究。考慮到山莨菪植物的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我們先選擇了它的莖和葉進行化學研究。在分離成分過程中,研究人員不小心將編號為At-2的結晶崩到眼睛里,立刻引起瞳孔放大,次日卻又很快恢復。這一偶然現象引起了藥理研究人員的極大興趣,很快對At-2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并與阿托品進行了對比。實驗結果表明,At-2的中樞作用比阿托品弱而外周作用與阿托品相似或稍弱。化學研究證明At-2的化學結構為6S-羥基莨菪堿。因此,根據其來源的植物學名于是命名為山莨菪堿(anisodamine)。當時,北京市友誼醫院兒科正在用大劑量阿托品搶救小兒中毒性痢疾引起的休克。但有些病例由于阿托品抑制腺體分泌作用較強,產生不良的副作用,影響了用阿托品搶救休克的治療,迫切需要有阿托品那樣的治療作用,而副作用,特別是抑制腺體分泌作用很小的藥。山莨菪堿的藥理作用正符合這種要求,它抑制腺體分泌的作用比阿托品弱幾十倍。經所學術委員會討論同意, 山莨菪堿于1965年4月第一次進入了臨床試用,這也是山莨菪堿的商品名“654”的由來。由于山莨菪堿治療不同類型休克有明顯的療效,它的主要機理是改善微循環障礙,因而收到異病同治的功效,用于搶救中毒性痢疾、暴發型流腦和大葉肺炎的危重病兒,使死亡率大大降低。山莨菪堿的發明與應用結果推動了山莨菪堿的人工合成,設計出獨創的合成路線,合成品的商品名為654-2。與此同時推動了微循環和抗休克的理論研究;開拓了應用山莨菪堿治療疾病的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