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業翻譯公司
-
再造翻譯文明助力中華文明偉大復興(六)
Unitrans世聯

1611T4542960-54H5
我國近代翻譯史上的三位翻譯巨匠-魯迅
魯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翻譯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魯迅先生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學醫,后從事文藝等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9年回國,先后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制度進行猛烈地揭露和抨擊,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后,參加《新青年》雜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運動的最前列,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翻譯作為跨文化交流的橋梁,被魯迅賦予了重任。

1611T4543G0-AS0
魯迅一生的文學活動,是從翻譯外國文學開始的。他幾乎用大半生的精力從事翻譯、介紹和研究外國文學,借外國的火,來照明中國的黑夜,他是光明的引路人;魯迅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翻譯理論和翻譯思想,如柱擎天,建樹了豐功偉績,是中國譯論的奠基人,也是傲然屹立于世界譯壇的一面旗幟。他一生共翻譯介紹了14個國家近一百多位作家的二百多部作品,印成了33種單行本。經魯迅翻譯作品的國家有:俄國(蘇聯)、英、法、德、奧地利、荷蘭、西班牙、芬蘭、波蘭、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日本等國,其中俄國(蘇聯)的作品占一半以上。
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向天上竊取火種傳給人世,因此觸怒了天帝宙斯,身受嚴懲而堅強不屈。魯迅先生曾以此來比喻翻譯工作的重要。翻譯工作者正是傳播火種的普羅米修斯。縱觀許多先進思想的火種,正是通過翻譯這個普羅米修斯傳播到中國來的。要向世界打開窗戶,流通空氣,擴大視野,自救于愚昧與孤陋,任何時代都不應低估翻譯工作的重大意義。